弘法利生|心经讲座

时间:2024-10-27

今日讲座内容:


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。

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


上周师父结合《金刚经》和傅大士的禅诗剖析了“小乘般若”和“大乘般若”的境界,大家理解不到位,师父慈悲,继续苦口婆心——

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

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

我们为什么会心不安?人的烦恼从何而来?因为“有”!


“有”的现象背后,是“法身”,是“道”,是“理”。《金刚经》这段话阐述的就是甚深般若智慧,即大乘中观般若智慧。


“一切有为法”是(相),“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”是(非相),“应作如是观”是(智慧的观照)。



仁进法师从朱清时院士谈量子纠缠讲起,以《诗经 蜉蝣》为例,努力让大家分别“有为法”和“无为法”。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一切事物的产生是“根”(器官)、“尘”(外境)、“识”(阿赖耶种子)共同作用而成,所以“心物一元”。两千多年前,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世界的虚妄性:“如梦”“如幻”“如露”“如电”。一切有为法都是不定的,没有本体;也是无常的,不永恒。


以无相破有相,“空我相”“空法相”“空念”之后,我们要努力练习“作如是观”。


如是观,就是观想事物的本体,是正确的观想,既不偏有,也不偏无,非空非有即空即有,空有不二。


整个《金刚经》就是教我们观想的方法,交给我们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,超越逻辑思维,进入悟性思维。在现实生活中,正视现实,活在当下,不改一法,也不弃一法,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,提升认知维度,随缘自适,就能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

“人从桥上走,桥流水不流”,应做如是观:



师父以傅大士的禅诗为例,进一步开示“如是观”的方法:


“桥流”,桥也是由种元素和合而成,构成桥的元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种变化无常的规律就像桥下的水,一刻不停地流淌,这个流淌就是变化。


“水不流”,世界上任何事物缘生缘灭,就像桥下的水一样,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这种规律是不变的(不流的)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如果你能观想到事物的本质(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),无常的理是恒常的,就能不住有,不住空,不住中间。


一切有为法(现象世界)是无自性的,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,得到如是观想,就能够见众生还是众生,一一归于中道实相,得解脱,得大自在。


龙树菩萨的“八不中道”:

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去。



根据《中论观因缘品》所载,缘起的理法是打破生、灭、断、常、一、异、去、来等八种邪见,而阐明空的真理。万有是依此缘起道理而存,所以离八邪,本无实体,不为执着之对象。如此,离八邪而住于无得正观,称为中道,也就是“八不中道”。


“八不”,就是要破众生的自性执,此自性见:


在时间上,有常见、断见,如果我们能看到“我”只是由生到死的过程而已,不执着两端,那我们就不惧死亡,能潇洒面对死亡。


在空间上,有一见、异见。如同真空妙有,没有“空”,“有”无所依托。师父以世人所爱的黄金为例,黄金可以以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,但是因缘变化的异相的背后,有一个“一”,就是实相。


在时空的运动上,有“去来执”。万物因缘变化,不是消失,生非实生,死非实死。


在法的当体上,有“生灭执”。


此生灭等八计是众生迷失的根本,和离一切妄见戏论不可得的中道不相应,于是,龙树菩萨开立“八不”,以破除一切有所得的迷执,而彰显无所得的中道。“八不妙理之风,拂妄想戏论之尘,无得正观之月,浮一实中道之水”,我们要时常拂试法尘,得中道智慧,清净的内心显现出般若智慧。


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。

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


观世音菩萨继续对舍利子说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这一节经义,是佛教宇宙观的总论。


“诸法”即五蕴法,包括一切物质与精神,即色法与心法。我们已经明白了“诸法空相”,下面就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“诸法空相”。前面是以人类身心的五蕴法来观空,本节则是以时空现象的五蕴法来观空。从时间的立场来看事物,叫“生灭”;从空间的立场来看事物,叫“增减”;从凡夫的立场来看时空的现象,则有欣喜和厌恶,欣喜的叫“净”,厌恶的叫“垢”。凡夫看到的宇宙,无非是生灭、增减与垢净。然而,以佛法的观点而言,一切都是“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的”。什么道理呢?


不生不灭


世间的事物,从无变有叫做“生”,从有变无叫做“灭”。生与灭,以凡夫的知觉而言,是真实而不假的,但是换做佛法的立场,则生与灭其实都是假象,因为“生”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配合而显现,“灭”也不过是各种因素的解散而消失。所以生,并非真的生;灭,也不是真正的没有了。


因缘和合而诸法生,此生相如果实有,就可以不必凭借因缘;既然必须凭借因缘而生,即非实有,所以说“不生”。因缘离散而诸法灭,既先已无生,何得有灭?所以说“不灭”。


世俗谛的生灭,非实生灭,由因缘生而假名生,因缘灭而假缘灭。因缘生,虽生而不起;因缘灭,虽灭而不失。所以生灭宛然,不生不灭。


不增不减


一切都在无常的变化中,这个变化,可以理解为“增”“减”。这种变化又是有规律的,是按照因果的规律来变化的。我们已经知道一切法是虚幻的,那么一切法的变化(增减)也是虚幻的,是缘生缘灭的、缘增缘减的。所以,虽有增减,实无增减。


比如,我们庙门口有条河,秋天来了,天气干燥进入枯水期,水位明显下降。那么河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?有一部分是气化了,到空气中去了,气化的这一部分水可能会变成雾、变成云、变成霾、变成雪……那么,你说河里的水减少了吗?减了,又没减。空气中的水增加了吗?增加了,又没增加。或者说:虽有增减,实无增减。


再比如说一个人死了,在这个地球消失了,其实他的色身由聚合到分离,各种元素回归自然。他的业识(精神),随着今世的善恶或清净念佛的功德,或受苦报或生天受乐报,或往生西方。其实只是因缘发生了变化,实无增减。


所以,万法因缘生,不从内来,不从外生。虽增宛如虚幻,其实无增;既无增,虽减实无减,所以“不增不减”。



不垢不净


“垢”“净”是我们凡夫对时空中的相所生的执着,产生欢喜的就说“净”,不喜欢的就说不净,也就是“垢”。


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,恋爱中的男孩由于主观的感情因素,常把对象看成仙女下凡,等到婚后,距离感没有了,吸引力也就消失了,昔日眼中的仙女往往就变成了母夜叉和黄脸婆了。可见,同样的一个人,在不同的时空环境看待相同的人和事,感受是会变化的,它是出自人的妄想与执着,并没有真正的“垢”与“净”。


再举一个例子,水,化学元素表达是H2o,在人类的根尘业识中,TA以“水”呈现,而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元素。但是在天人的意识里面,TA是琉璃,美轮美奂,让人心生欢喜。但是TA在地狱众生的显现方式是铁水,在恶鬼道TA又是脓血……所以,这个TA,在不同的境界,显现不同的状态,让你生出“净”“垢”之心,其实,哪里有什么净垢呢,一切都是出自妄想执着而已。


我们对外在一切人、事、物的认知,离不开个体的思想观念,是出自个体的妄想和执着,一切惟心所见、惟识所见,当我们没有了分别心,得清净心,就“不垢不净”了。


最后,师父开示:


我们要用这个中道智慧,超越时间相,空间相,所执相和心相。使内心获得清净。珍惜眼前的拥有,活在当下,以积极的人生态度,提升自己的思想维度,自利利他,感知幸福的当下,创造更好的未来。


时间:每周六下午2点——4点

地点:庆云禅寺三慧楼一楼

授课:仁进法师